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参与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22)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省的台州的临海、路桥,宁波和上海等地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2005年在湘潭、兰州等地又建立了两个新的整车制造基地,建成后集团综合产能会达到40万辆。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团(Geely Holding Group) 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港交所:175),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该公司亦为中国最大民营汽车生产企业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联营公司,自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已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主要厂商之一。2021年6月,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张家口分公司党委入选“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七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拥有1.0L(三缸)、1.0L(四缸)、1.3L、1.5L、1.6L、1.8L等六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90、Z110、Z130、Z170等七大系列变速器。上述产品均通过的3C认证,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4G18、4G10发动机已经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现拥有286个4S店、489家品牌经销商和569家服务站。2005年通过市场的精耕细作和品牌的有效推广,吉利汽车销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全年共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15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出口近7000辆,同比增长6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6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实现利税近9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全国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25%,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3.78%;全国轿车销量排名第九,1.5L以下轿车销量排名第二。自2001年吉利汽车正式列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并开始市场销售以来,累计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45万辆,所销售的轿车均属于自主创新产品。2004年,吉利牌系列轿车被授予浙江省名牌产品;2005年,吉利商标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2005年10月,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12月23日,吉利控股集团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
浙江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其总部设在临海,在杭州建有分院,在宁波建有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有电子电气研究所。吉利汽车研究院拥有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2-3款全新车型和机型。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气设计开发方面拥有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2005年获得各种专利101项,发明专利7项;自主开发的4G18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先河电子助力转向系统。2005年,吉利集团被评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7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世界500强。现有员工总数超过1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余人;集团现有院士两名、外国专家八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特别是从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引进的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吉利教育产业、产品研发、技术质量、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吉利三亚学院、临海浙江吉利汽车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已达3万人,培养出的近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战略作出重大贡献。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现已全部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和集团的战略发展,集团和各子公司全面启动了TS16949体系建设与认证、欧盟的ECE认证、美国的DOT和EPA等认证工作。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为实施国际化战略,制定出阶梯式规划蓝图,到2010年,推出十五款全新车型,八款发动机,六款手动变速器,六款自动变速器,三款电子无级变速器,一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一个赛车项目;到2010年,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吉利汽车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在五大技术平台、15个整车产品平台上衍生出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40余款车型;将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六大发动机平台、10余款发动机和全系列手动、自动的变速器,将在海内外建成 15个生产基地,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5%,吉利汽车会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300万辆,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到2025年,实现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品牌第一,销量达到365万辆(含极氪汽车),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极氪汽车到2025年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销量达到65万辆。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吉利集团已经在品牌营销规划、业务流程再造、经营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实施信息化等方面展开卓有成效的工作。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本着“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联横、后来居上”的战略思想,发扬“敬业、创新、沟通、拼搏”的企业精神,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拼搏奋斗!
本着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资源优势,为吉利汽车经销商培训、培养、输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帮助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汽车专业教学水平,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合作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企校共育技能人才,协力服务现代社会”。
企业优势:吉利汽车具有国际领先的汽车设计生产技术,产品系列丰富,有丰富的产品资源、技术资源、技能培训资源,可以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大力的支持,同时覆盖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为校企合作定向班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
学校优势: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优越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场所等硬件设施,同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讲师团队和优秀的生源。
目前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与吉利汽车已达成如下合作:
1.吉利汽车与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吉利汽车校企合作“成蝶计划”项目订单班;
2.共建吉利汽车培训中心,作为校企合作定向班讲师和学员的培训基地,又作为吉利汽车经销商学员的培训基地;
3.建立车身修复培训项目,为吉利汽车经销商技师提供专业的车身修复技能培训。
以汽车整形技术车间建设为载体,校企共同建成了融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吉利汽车已向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捐赠了博瑞B级试验轿车、吉利帝豪轿车各一台、发动机和手动变速器各一套和奖励资金24万元,用于购置车身整形、电子测量系统、电阻电焊机、气体保护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等一批有利于技能训练、能够开展社会服务的设备,提高了学校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训效果。本年度,吉利汽车再次向我院捐赠实训用车一台和2万元的设备购置资金,我院向企业输送优秀实习生52名,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合作动力,提升了我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吉利汽车集团今年已经是连续七年来与我院合作,这也充分证明了企业对我院学子的认可、对学院的认可,在“吉利汽车校企合作峰会”上,学院也连续获得吉利汽车“校企合作优秀管理团队”的称号。
1.“成蝶计划”现代学徒制班采取五定五共同的运作模式。五定为:定学校、定专业、定学员、定课程、定岗位;五共同为: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共同进行人员选拔、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共同进行质量评价。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招生)标准,共同制订定向班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应突出实用性,以工学交替的“教学工厂”和实践教学的“现场案例分析”的模式,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导入甲方各项规章制度、企业文化。
3.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定向班现代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学徒制课程教学。双方根据职业岗位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标准;双方共同编写适合企业实际的特色教材或讲义,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课程,加强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等基础课程教育,建立课程考核标准。
4.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建立一支由企业师傅、学校教师组成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的安排到企业进行参观、实践教学,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工作,校企双方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研发及技术服务等。
5.双方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生产型实验实训基地。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吉利汽车人才培养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实习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教学、实习、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双方应给予场地和相关设备支持。
吉利汽车与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班工作小组,共同制定了“成蝶计划项目订单班工作小组职责”、 “成蝶计划项目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教学实施管理规范”、“订单班实训和实习考核项目”等相关制度和办法。
吉利汽车与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探讨,将专业的目标就业岗位明确如下:
通过对汽车销售与服务职业岗位分析,校企共同确定了汽车销售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内容和能力标准:汽车销售与服务人员经过培养应能够了解汽车4S店管理和业务流程,具有识别潜在顾客的能力;了解顾客购买心理的能力;现场推销、介绍、演示车辆的能力;与顾客进行价格谈判并促进成交的能力;以及汽车服务接待和完成其他客户服务项目的能力。
根据从专业面向的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参照国家汽车销售顾问职业标准、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由吉利汽车发起,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行业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市场调研,重点调研产业发展需求和转型升级情况,做出此专业人才需求变化初步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国家重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型合一”要求,结合吉利汽车等汽车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特色,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立了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设计指导思想,即以培养目标为牵引,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及“强调技术、注重技能、鼓励创新、兼顾人文、综合发展”的总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强技术、重技能、有创新、兼人文、突综合”)的新培养思路,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吉利汽车派出3名专家对实训室的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给予建议,跟踪技术进步,科学设计流程,配置全套设备,设置充足工位,基本实现了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为规范汽车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规范订单培养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制定了汽车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实习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
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吉利汽车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运用于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将每个核心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以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或案例为学习情境,按照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步骤,重组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过程。并与学校一起,精心制定了各个实训项目的工作单,以规范实训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实训,确保学生在实训中高质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明确培养定位,重建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分析,将企业文化、职业素质的养成及岗位技能的训练等直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工学交替”的课程结构模式,为企业培养定制人才。“融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将教学过程延伸到企业校内培训中心,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获取最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和知识,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得学生能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和专业工作需要。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吉利汽车将指导我院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专业能力的划分,决定以技能项目为课程建设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兼具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训练的功能,既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具备高技能培养的能力,也注意了培养学生较好的续航能力。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课程、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依托企业技术团队,吉利汽车通过共同培养、外派技术人员授课等多种途径,按照高职院校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采取培训研讨、课程体验、顶岗实践、联合开发、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基于“专业知识+企业实践+课程开发+授课技巧”的师资培训。使我院教师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并最终有所得,实现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塑造了一大批具备先进教学理念、超强创新意识、联接校企合作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个人与组织价值的协同提高。
双方在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在学生的培养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学生入学开始,吉利汽车集团组织专门的学生与企业“双选”活动,以“准员工”标准录学生,派专人全程跟踪、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实践和走访实习生、毕业生。双方以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为纽带,为企业输送高端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企校双赢。因为学生们是经过定向培养的,在专业技术技能及软技能方面都明显高于普通员工,因此深受企业欢迎。
通过校企共建,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而且与企业“成蝶计划项目订单班”培养,通过企业项目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够体会真实工作的辛苦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真实工作的紧迫感。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价值,同时该课程的考核与吉利汽车集团对员工的考核基本一致,学生不但学习专业技能,也能从中体会企业工作节奏和文化,为学生今后快速融入企业奠定基础,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和顶岗率。
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不断健全完善合作机制,健全组织结构,建章立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定期研讨和会商。借助企业优质资源和共享平台,学院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彰显办学功能;企业也借助学院的教育资源,在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内部管理和人才保障等各方面破解难题,获得支持,提升等级,扩大影响,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职业教育法》部分条款规定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的引导、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但对上述主体不承担相应义务的法律后果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对各方权利、义务及不作为后果规定的空白。法律未明确对企业、学校、学生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如现代学徒制学生,教育主管机构要求企业和学徒签订劳动合同,但又无法法律资格明确学徒是企业员工。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吉利汽车极力通过各种方式,如实习、实训等,及时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现场组织教学与实战训练,以求得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现场的生产技术,但是公司往往需要在确保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方进行相关的安排,必然存在一些长期发展与短期交货的矛盾,影响了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和训练的质量。一方面,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希望多一些生产一线的工作和现场学习训练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又要兼顾生产的工期和质量,无法确保学院实践教学的质量达到最优。预计这个矛盾将很长时间存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远赶不上企业产品技术更新和需求的速度,这会导致学生所学与实践脱离逐步加大,容易造成学生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培养学习热情、良好的职业操守将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
国家政策文本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政策依据,反映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理念、规划和意图。校企合作是一项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性的举措,截至目前还缺乏专门的、国家制度层面上的校企合作政策文本。
以项目、科研课题为载体,通过项目合作、建立协会或学会等形式,发挥科研机构的指导作用,加强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间联合开展科研的协同研究机制,促进院校校企合作经验的转化和提升,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支撑。
目前,无论企业还是学校,均受制于财政和场地限制,无法提供更多的设备为社会人员,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技能再提升培训。建议主管机构作为主投资方搭建员工技能提升平台。
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正确方向,是又好又多又快地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校企合作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通过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创新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引领课程改革,不仅满足我院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也满足企业的的用人需求,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选择。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版权所有: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网站:http://www.hyyzy.com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998号
单独招生
电话:0451-84114766 84116658